產品分類
Products打口地熱井開發前景有哪些
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于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熱水。
按照載熱體類型、溫度、壓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熱發電的方式劃分為蒸汽型地熱發電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1)蒸汽型地熱發電
蒸汽型地熱發電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輪發電機組發電,但在引入發電機組前應把蒸汽中所含的巖屑和水滴分離出去。這種發電方式zui為簡單,但干蒸汽地熱資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較深的地層,開采技術難度大,故發展受到限制(參考《資源》欄目有關文章)。主要有背壓式和凝汽式兩種發電系統。
(2)熱水型地熱發電
地熱水型地熱發電是地熱發電的主要方式。目前熱水型地熱電站有兩種循環系統:a、閃蒸系統。閃蒸地能系統如圖所示當高壓熱水從熱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壓力降低部分熱水會沸騰并“閃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輪機做功;而分離后的熱水可繼續利用后排出,當然是再回注人地層。 b、雙循環系統。雙循環系統的流程如圖所示。地熱水首先流經熱交換 器,將地熱能傳給另一種低沸點的工作流體,使之沸騰而產生蒸汽。蒸汽進入汽輪機做功后進入凝汽器,再通過熱交換器而完成發電循環。地熱水則從熱交換器回注人地層。這種系統特別適合于含鹽量大、腐蝕性強和不凝結氣體含量高的地熱資源。發展雙循環系統的關鍵技術是開發高效的熱交換器。
地熱供暖
將地熱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熱和供熱水是僅次于地熱發電的地熱利用方式。因為這種利用方式簡單、經濟性好,備受各國重視,特別是位于高寒地區的西方國家,其中冰島開發利用得。該國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di一個地熱供熱系統,現今這一供熱系統已發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時可從地下抽取7740t80℃的熱水,供全市11萬居民使用。由于沒有高聳的煙囪,冰島首都已被譽為“世界上zui清潔無煙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熱給工廠供熱,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熱源, 用作硅藻土生產、木材、造紙、制革、紡織、釀酒、制糖等生產過程的熱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大兩家地熱應用工廠就是冰島的硅藻土廠和新西蘭的紙槳加工廠。我國利用地熱供暖和供熱水發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區已成為地熱利用中普遍的方式。
地熱務農
地熱在農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如利用溫度適宜的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利用地熱水養魚,在28℃水溫下可加速魚的育肥,提高魚的出產率;利用地熱建造溫室,育秧、種菜和養花;利用地熱給沼氣池加溫,提高沼氣的產量 等。 將地熱能直接用于農業在我國日益廣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積大小不等的地熱溫室。各地還利用地熱大力發展養殖業,如培養菌種、養殖非洲鯽魚、鰻魚、羅非魚、羅氏沼蝦等。
地熱行醫
地熱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有誘人的前景,目前熱礦水就被視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世界各國都很珍惜。由于地熱水從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溫度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學元素,從而使它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如合碳酸的礦泉水供飲用,可調節胃酸、平衡人體酸堿度;含鐵礦泉水飲用后,可治療缺鐵貧血癥; 氫泉、硫水氫泉洗浴可治療神經衰弱和關節炎、皮膚病等。 由于溫泉的醫療作用及伴隨溫泉出現的特殊的地質、地貌條 件,使溫泉常常成為旅游勝地,吸引大批療養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個溫泉療養院,每年吸引1億人到這些療養院休養。我國利用地熱治療疾病的歷史悠久,含有各種礦物元素的溫泉眾多,因此充分發揮地熱的醫療作用,發展溫泉療養行業是大有可為的。未來隨著與地熱利用相關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將使人們能更精確地查明更多的地熱資源;鉆更深的鉆井將地熱從地層深處取出,因此地熱利用也必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地熱能在應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熱應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過大的覆蓋率,這會對地表溫度和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地下水資源是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資源,在未來的時代中,將會更廣泛地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改變著能源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可再生,并不是說它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長期進行粗放型開采,也會對地下水、地表水、生態、土壤、大氣造成不良影響,不但阻礙地熱開發的經濟效益,還可能對被開發地區的地質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